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唐立毅通讯员杜少华周锐范燕云)10月11日,潜江市召开“决战十四五”“‘十五五’规划纲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他们系统介绍了潜江市“十四五”以来在科技变革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发展,并回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潜江市科技创新中心。 (图片由记者提供)
ideyA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平台体系日趋完善。
据党的尹正介绍潜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十四五”规划,潜江高标准建设潜江科技创新中心,吸引42家科技企业、服务和平台入驻,42家产业机构、49家法人机构、1家机构、1家机构、1家研发机构 确认。钱江(武汉)离岸科技创新中心年内建成,苏州、深圳等地区离岸中心也同步规划,逐步形成“1+n+m+l”立体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平台优势,潜江近日被批准为国家火炬手潜江微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创新产业集群、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单位。
重大技术多项突破,更新换代成效显着
在基础主要技术研究方面,钱江取得了丰硕成果。长飞公司、飞利华、中聚鑫、鼎龙、晶锐、北旭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光纤材料、集成电路、光刻胶等领域的多项“卡脖子”技术上取得了成功。其中,晶尔G5级异丙醇实现了14纳米及以上芯片生产线的国产化应用; “潜江龙虾1号”、“潜江龙虾2号”等新品种培育成功,推动了农业特色科技发展。
至2024年,潜江市共获得科技成果126级,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4.8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37.41%,预计2025年将突破55亿元。
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实景图(通讯员提供)
企业变革热情爆发,新生产力基础夯实
作为现代科技的主力军,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潜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6家,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258.18%和2036.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9.9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8%,预计2025年将达到175亿元。
“十四五”以来,潜江共培育“瞪羚”企业43家,2家进入全省高新技术百强企业,1家企业进行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t工程,多名科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当下不断发生变化。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要素稳中求强
潜江市投资总额已突破1.7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09.44%,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2%。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加快。共培养“四才”976人,建成科创科技工作站25个,选拔科技信人310名,深草服务。
设立2000万元知识债债务风险信用利率,累计向339家科技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3.4亿元。多项激励政策出台,市科技6148万元实现科技奖补贴,获得省科技项目资金5549万元。 2024年,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将达到4.7%,有力支撑全市变革体系建设。
2025年4月10日,潜江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信用贷款启动会签约。 (图片由记者提供)
多部门齐心协力,打造科技变革发展新高地
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通过人才引进“科技副总”人才选拔19名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服务,解决技术难题32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3项。力争省级专项资金1.56亿元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的阿汉技改项目有52个。目前,已有3家市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专家级、专家级、专家级、专精级”。
市科协设立学术工作站1个、专业工作站16个、科技机构5个,多个平台入选省级留存案例。认真开展科普活动,组织“荆楚科普大讲堂”等专题活动40余场,科普人口大篷车进校园130次,整个人的吓人智慧不断提高。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工作知识产权,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2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9件,有效商标注册件1.42万件。 “钱江龙虾”品牌耗资527.2亿元,地理标志产业综合产值超过87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一张亮丽的商业名片。
迈向“十五五”:打造国家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新高地
尹正表示,“十四五”期间,现代科技潜江实现了从“厚积薄发”到“优跃”、“点突破”到“全面提升”的转变。下一步,潜江将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千亿级国家高新区,持续强化科技引领,为潜江的发展贡献力量。湖北提速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