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Yoyou 改造闲置的花园空间
青山大街
生态走廊武昌湾河滩
□ 楚天都市报 极目新闻 记者 李贤才 通讯员 薄利明 钟云琴
10月18日,第九次城市更新大会在武汉召开。活动期间,中国城市科学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组委会公布了30个优秀城市更新案例。
集目新闻记者发现,湖北有3个项目跻身“十大城市更新案例”,分别是微山·凤舞店悠悠花园、武汉青山古镇城市更新、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更新实践。此外,中信设计必邦房屋保护修缮项目等20个项目荣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城市更新伟大案例”展览,向参会者展示全国各地的城市更新案例,让更新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按需定制的小型和微型空间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与远方”
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道刘家湾小社区,一场悄然的蝶变正在发生:废弃的花坛变身“朋友花园”、老礼宾废弃空间……
这些细微的变化得益于湖北省建筑设计院与小刘家湾社区实施的“巍山·66号公园”(又名“巍山·凤舞殿悠悠花园”)项目。
2024年7月,为改善中南一路66号公共环境,项目启动。
改造初期,社区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和“水是朋友”主题活动,广泛收集并采纳居民诉求。
通过微整修项目在凤舞商铺和小花园中打造了一个“朋友花园”,为整个街区注入了活力。在这里,设计师与居民一起规划花盆,亲手种植,精心呵护。曾经闲置的空地如今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多样而生动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设计手法的本质,更利用多种媒介描绘了丰富的生活场景。
武昌区住建局相关人员表示,盘活的闲置资源不仅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感,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反哺社区功能的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老街风貌“翻新如初”
重现 20 世纪 60 年代的场景
今年5月1日,青山大街,武汉市青山古镇城市更新项目首个项目开盘试运营。这是武汉市启动的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也是武汉市第一个工业遗产艺术再生示范项目。
青山古镇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区域城市功能逐渐衰退、空间秩序亟待重建、区域吸引力减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留这个地方的历史风貌?
武汉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山古镇城市更新规划》覆盖东至武汉钢铁工业港、南至石化厂区、西至三环路和建设十一路、北至武会地,用地面积3.5平方米。
据介绍,改造工程按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以“保住房屋”、“留住人”。实行外观修复、结构更新、肌理延续、商业振兴的发展。更保留了200多米长的老街的风貌,包括斑驳的墙壁、生锈的高炉等工业遗迹。结合青山区工业元素特点,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武汉的生活场景和新中国钢铁时代的条件,并将其改造为行为艺术舞台。青山大街改造后,该街区将呈现演艺空间、艺术场域、时尚商业三大主要功能。打造武汉钢铁时代记忆和武汉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示范地,打造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传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建筑,又保留了肺腑的记忆,让老建筑展现出新的业态,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武汉市民刘先生说。
两江四岸行,尽显三镇辉煌
升级世界各地世界水域的防洪屏障
9月28日,随着武昌湾节点升级改造工程和江汉蓝路建设工程正式竣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全面贯通。截至目前,武汉市三环内已建成生态河滩82.89公里、总面积841.86万平方米。
两江四岸是武汉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也是实施长江保护战略的关键空间。
十二月2020年,以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示范区为目标,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项目启动,覆盖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打造世界级长江带生态保护示范滨水空间典范。
加固堤防、搞好护岸、修好闸门,打造安全走廊;保护水体净化,展现绿色堤岸,塑造绿色城市,打造生态廊道。通过将河滩与城市路网连接起来,并提供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河滩越来越受欢迎。
2022年3月,红山江滩公园将开园,成为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五年来,通过16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河滩公园分布在两河四岸逐渐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武汉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百里生态走廊丰富的规划实施经验和成果,为全球城市滨水区更新提供了重要范例,活力武汉的形象更加清晰。